皇冠9393体育平台介绍:
皇冠9393体育平台成立于1977年10月,原名基础课部,2004年1月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11年4月更名为皇冠9393体育平台。学院主要承担全校中、西医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校中医学专业建设的主体学院。学院承担中医学(五年制)和中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建设,其中中医学(五年制)专业为国家和湖南省特色专业,并被列为国家和湖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主要教研室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史文献学、内经和各家学说、仲景学说、温病学、中医药膳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等。学院拥有1个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名老专家、教授以及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年轻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实验技术人员22人,工勤技术人员2人。教授25人,副教授24人,一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6%;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6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7%;青年教师中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约89%;外校毕业的教师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学院现有博土生导师23人,硕土生导师61人,省级、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17人,校级青苗计划培养对象8人;学院教师中有国医大师1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名老中医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实训)1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领军人才1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2人。医学实验教学基础中心获得全国中华总工会“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学院继续坚持以“能教学、能科研、能临床”为核心,以“中医诊断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方剂学”省级教学团队为示范,建设了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热爱中医药事业、热爱学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医专业综合改革提供了师资保障。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部省级课题45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科技成果奖20余项,横向产学研课题10余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出版学术著作19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皇冠9393体育平台现有学生3143人,学生党员291人,学院立足专业特色,通过开展中医文化传承系列特色活动,如举办中医经典活动月、中医基础知识大赛、中诊知识竞赛、方剂学比赛、青年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爱中医、信中医。近年来,学院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近百项。教师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泛珠三角地区9+2中医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单项一等奖6项;指导学生获2015年全国《黄帝大赛》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复赛一等奖1项,总决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项;指导学生获第三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众泰杯”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优胜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届“挑战杯”华罡科技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1项。学院“岐黄之路”特色成长辅导室获湖南省首批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为本院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成长辅导。
专业设置
中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
教育部专业目录代码:100501
本专业学制为“5+3”一体化模式。五年本科阶段合格者可进入学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三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完成第五年学习后转入三年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对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要求的,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医事业,具备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理论、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较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本科阶段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科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就业范围:需求高级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管理人才的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卫生机构、教学和科研单位,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健康保健、医学翻译机构等,从事高层次中医药类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深造考取博士学位。
中医学
教育部专业目录代码:100501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就业范围:各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院所以及、网络、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咨询工作。